关灯
护眼
    老奶奶记忆中去那老乌婆家的路还算清晰,这时她离了院子,早拔步赶到茨淮大桥东侧,那里一片杉树林,褐色挺拔,满地杉针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锈般的异香。只有一条依稀可见的小路,前面野蒿向两侧靡伏,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。

    她来不及左顾右盼,心下确认就是这条路,因为那老乌家里没有子女,又独自一身居住在镇上边角,所以几乎没有来客,羊肠小路显得颇为乖巧,只怕也是平时只有她一人在这儿来往的原因。满镇的人都与她不熟,但有传言说她发疯了,像是胡诌的。

    过了一片野草杉林,终于看见扎在杉树丛中的那个木屋,只见房屋接得相当齐整,宽绰之余,两侧还有乘风纳凉的阳台。果然是因地制宜,用了这一片杉树林的木头扎作了一个小屋,屋后还有许多垒在一起的杉木,都切割得圆整。让人不禁怀疑孤身一人的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。

    老奶奶喘息上前,踩在杉针上的声音却早惊动了里面的老嬷,只听屋里缓缓有踩踏木竹的声音,脚步还颇为稳健,竟不像老迈之人。老奶奶是勤奋之人,心想难道她也是每天操劳忙碌的人吗?大约四十年前见到她在给人家宅子镇法,那时的她已经五旬有余,这时怎么想也是近百岁的人了,脚步却怎么这般踯促有力?

    老奶奶到了这里,差点忘记来意,这时忽而惊醒,连连移步上去,踏上她家木阶,忽觉脚下舒适异常,仿佛有人按摩一般,心下更觉这老嬷不凡。上了五阶,迎面一股桂香随风而来,扑得她面上绵软,仿佛自己回春一般年轻了不少。

    正面一看,原来中间的大厅全用的青竹搭成,除却了那外头的腐锈之气,四面都有些淡淡的清香。淡雅的朴素,让人不敢想象这是近百的老人的居住之地。老奶奶不敢左右乱探,目光也聚在正脸前方,却见竹扉关得严紧,一副外面人打不开的模样,透过竹花间的缝隙,她只能看见里头有些许茶烟作熏熏然之状。

    老奶奶也不是白在霄玉家混了那么些年,早吸来那茶烟,在鼻中品茗,心中盘算,站在门外,就说道:“好茶!这桂花很香,哪里还有卖的?叫我也去买些。”

    一句说完,直恨自己忘记正事了,急得顿脚失声,却见有人过来拉开了竹扉,老奶奶定睛一看,竟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,五官齐整,面色明润,扎着一头说不明白的繁杂发花,却只用了两个木簪一样的精致竹签擎住。

    老奶奶细瞧她眉眼,真觉似曾相识,却又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别扭,难道这人返老还童了?

    “你认识乌黎藿这个人吗?我记得她住在这儿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问我奶奶吗?她已经去世了。”那女孩这样说着,面上却绽着一脸的微笑。

    老奶奶心里颇为惊异,说起自己去世的奶奶竟没有半点伤感,也是奇人奇一窝了。罢了。她见要找的人已经死了,转身就要离去,脚步急促,显得不由分说。

    “我奶奶可以做的事,早都传给我了。”

    老奶奶回头,望着她,只见她的笑得格外自信,不像是信口胡说。心里只当信了,拉她回去,一试就知道真假,便又番身回来,拉她就走,嘴里正要详谈家里的详细情况。

    “先别急,这个时候过去,于事无补,反而场面混乱不堪,更加难以处理,我早起算过一卦了,知道你要来,早准备好馨茗了,还是过来尝尝吧!”

    老奶奶没听懂馨茗是什么东西,跟着看了一眼,见说的是那桂花茶,便不耐烦的甩手说道:“我家里正等着我救人呢!我还喝什么茶呀!你行不行就直说,当我一个老嬷子,拐什么弯子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