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给元老爷配了合适的眼镜,老爷子整天带着在锦绣与周文两边的宅子里溜达,眼前看到的一切前所未有的清晰,元老爷恨不得晚上睡觉都戴着。

    锦绣暗中观察了两天,没发现什么副作用后遗症,便将全部心思都放在翰林院修书的事上。

    谁知这天,锦绣在藏书楼查资料订正,前面又有人来喊他:“小元大人,您快走两步,宫里来人了,陛下宣您进宫呢!”

    锦绣不解:“陛下因何事宣我进宫?”

    要知道,只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员,才有资格上朝入宫面圣,锦绣正七品的编修,一般来说还真不够格。

    这才赏赐过他一次,过了不到半月,怎的又宣召他入宫?

    来人摇头不解:“不清楚,传旨公公在前边儿等着呢,您快走两步行不行?”

    侍从都要被小元大人这不紧不慢的性子给急死了,就没见过听了皇帝宣召还这么淡定的。

    锦绣到的时候,周围同僚都在暗中打量他,刘大人正陪传旨公公寒暄,还是上次那个太监,见了锦绣一脸笑眯眯的。

    但无论锦绣怎么打听,这人就是不肯透漏分毫。

    锦绣无奈,跟着传旨公公进了宫,出办公屋子时,锦绣确定又一次听见了吴才幸灾乐祸的声音:“肯定要倒霉了,活该!”

    锦绣:“……”

    什么仇什么怨?

    大兄弟脑子有病病就及早医治,千万别讳疾忌医。

    事实上,传旨太监一路带着锦绣进了宫,两人到了太和殿外,小太监转身进去禀报,很快就有一个上了年纪的,笑的慈眉善目的老太监出来。

    锦绣认得这人,王公公,陛下的贴身太监,那可真是朝中大臣都要敬着三分的老人了。

    锦绣忙行礼:“王公公,不知陛下可有宣微臣进去?”

    王公公笑着把锦绣往偏殿引,说话十分和气,脸上带着三分笑:“陛下正在和几位大人商量今年的赋税问题,一时半会儿怕是停不下来,小元大人您随咱家来偏殿歇息会儿。

    这里有茶水点心,您若是饿了就先用些。”

    锦绣心说,哪有人能真正在皇宫里肆无忌惮的吃喝呢?万一吃多了想如厕,一个御前失仪的帽子扣下来,怕是要脱一层皮,还能成为一生的黑点。

    王公公带锦绣坐下,人却没走,和锦绣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,没头没尾,家长里短,拉拉杂杂没个章法,说的锦绣口渴,灌了一杯茶。

    “哎哟,瞧老奴这记性,一时兴起竟然忘了时辰,真是该死,小元大人您稍坐片刻,老奴这就去前边儿瞧瞧,免得陛下寻不到人生气。”

    然后,王公公这一瞧,就再也没回来。

    偏殿非常安静,偶尔有几个进宫面圣的被安排到这边休息等待,大家都不敢大声寒暄,只能点头打招呼。

    间或有宫女进来添些茶水点心。

    锦绣等啊等,等到后面进来的几位大人见了圣上领着差事出了宫,等到日头从东面缓缓挪到头顶,在从头顶往西偏去。

    终于等到有人想起了他的存在。

    一个长相十分讨喜的太监,身后跟着几个手捧托盘的小太监,带着陛下的口谕而来。

    “传陛下口谕,赏赐元爱卿水晶两块儿,笔墨纸砚若干!”

    锦绣躬身谢恩的同时,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,这口谕也太随意了些吧?

    人家传旨太监还说了:“小元大人,小的让人送您出去吧,这么多物件儿您也不好拿。”

    锦绣心里是拒绝的,莫名其妙在宫里待了大半天,回去还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人,他得了陛下的赏赐,这是赤果果的招黑。

    但没他拒绝的份儿,只能被动接受。

    一直到傍晚回家的路上,锦绣都在琢磨他为何会得了赏赐。

    并不是他多心,而是在皇帝身上发生的事,他就没一件小事,琢磨不明白哪天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锦绣甚至想到了是不是姜家的对家想利用他搞事情上,但他在家中见到定王,就明白完全是自己想多了。

    定王和元老爷一左一右坐着,头凑在一起,不知道嘀嘀咕咕说什么呢,两人鼻子上都架着一副金丝边儿眼镜,不时嘿嘿笑几声,画面非常猥琐。

    定王见到锦绣,挥着手里的另一幅眼镜对锦绣道:“元兄,你可真是太聪明了,怎么想出了做这个眼镜的?比放大镜还方便!我太喜欢眼镜了,放大镜只能第二喜欢!”

    锦绣不想给这人解释放大镜和眼镜各有不同的用途,只淡淡道:“定王殿下,您知道陛下今日为何会赏赐我吗?”

    定王心虚的眨眨眼,假装无事发生,非常明显的转移话题:“说起来,元兄你很快就是我表姐夫了,咱们两家就是亲戚关系,日后你在家里做了什么新鲜玩意儿,让人送我一份啊!”

    说罢手忙脚乱的将桌上的几副眼镜收进匣子。单手夹着匣子就往外溜:“原来天色已经这么晚了吗?

    本王肚子好饿啊,要回府吃饭了,现在的奴才真是,一个个都不知道上心主子,竟敢让主子跟着吃苦受饿,回头一定要好好惩罚才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