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安洪昌不亏为中医行家里手,他手里捧着野参,通过“五形”来判查着这根野参。

    “五形”是芦、艼、体、纹、须,并非易经所指的“五行”:金木水火土。

    通过观察参的芦头,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。每年参的地上部分脱落后,便在根茎顶端留下一个茎痕,俗称“芦碗”,其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,是鉴别参龄长短的主要标志之一。但并非人们常说的一个芦碗一年的说法,可能会受到生长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影响。但一般来说,芦长、芦碗多而紧密,总是不会错的。

    艼,是主根茎上长出的支根,形状如同“枣核”,中间粗,两边细。是用来判断山参年份的一个依据。

    体,指的是参的主根,来判断主根的强弱从而也能看出参是否受过伤害,从而判断参的品质。

    纹,是指主根上部的环状横纹,生长年份越久,横纹多而紧密,年份少的横纹浅而稀。也是判断参的年份的依据。

    须,是指支根上生长的较为细小的根,须根细长,柔韧性强,有弹性、上面缀有小米粒状的“珍珠点”。通过须和珍珠点,可以估算野山参的年份,润泽美感程度,辨别其生长过程、生长环境等等。

    皮,是指主根外层的表皮,皮的老嫩程度与生长年限、地势、土壤、水分等等都有很大关系。

    安洪昌通过观察这根野山参的芦长、碗密、带园芦、主体丰满程度、纹路深浅疏密、枣核艼形状大小、须根珍珠点情况、须根坚韧程度、表皮老嫩等情况,基本判断出,这根野参至少有七十年参龄,而且质地很好,成色十足,基本没有收到自然灾害影响,是根地地道道的野山参。

    看了这棵老参,安洪昌心里喜欢的不得了,心里便有了想收购的念头。

    如果是生人,他肯定会故意挑出些毛病来压低价格,但是常志国和自己的孙子又是光着腚长大的同窗兼好友,现在又在一个厂子上班,俩人没事便总聚在一起玩儿,这便让他有了些犯难。

    看着爷爷拿着野山参看了半天后默默不语,安志杰则是有些迫不及待了:“爷爷,你倒是说说这根野参到底怎么样,也给我们听听!”

    安洪昌轻轻的咳嗽了一声,不由得白了孙子两眼,这才说道

    :“这参成色不错,年份也有五六十年,并且保存的也很好,没有伤到分毫,在咱们这片大山里可是很难找得到了!”

    安志杰一听来了兴致:“爷爷,这颗参和咱家药店里的那颗相比怎么样?”

    安洪昌自然又是白了孙子两眼没搭理他,心想这孩子缺心眼儿啊,还是怎么着,不会说话别说行不行。

    安洪昌扭过头直接看着站在一旁的常志国,又指了指他身边的徐德海问道:“志国,这位是?”

    常志国连忙回答说是自己的岳父徐德海。

    安洪昌笑着点点头,心里便直接否决了原来故意想压低价格的主意,怎么着也不能拆了孙子的台,但还不能故意抬高参价,有些作难。

    但他也耐心的解释道:“这颗参确实不错,说句公道话,从年份、质地、成色各方面都比我儿子中药店里收的那颗要好。”

    常志国夫妇听了连连点头,继续听着安洪昌把他自己如何判断的依据一一讲给众人听,算是给他们长长见识。

    众人不由得心生敬意,不愧为行家里手,人家讲的头头是道,句句在理,关于野参的情况讲解的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“阿海,看你年纪与我大儿子相仿,我在这里就倚老卖老了!”安洪昌讲完后便把参递给徐德海让他放放好后,笑着对着徐德海说着:“这棵山参年份有五六十年,各方面都不错,你看看能否卖给我?”

    徐德海看着这位老中医安洪昌,脸上露出憨憨的笑,他挠了挠脑袋半天没说话。